云南法院发布2024年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成绩单 案件平均结案时间缩至35天
时间: 2025-04-21 04:00:46 | 作者: 优发国际线上娱官网
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2024年度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典型案例,显示全省法院知识产权审判质效显著提升。
2.案件平均结案时间缩短至35天,同比减少近16天,司法保护力度和社会服务效能持续强化。
3.其中,民事案件上诉率降至5.02%,法定审限内结案率达99.25%。
4.云南法院深化“诉源治理”,与行政机关、行业协会构建多元解纷体系,民事案件调撤率达48.70%。
4月18日,在第24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,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2024年度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典型案例。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全省法院知识产权审判质效明显提升,案件平均结案时间缩短至35天,同比减少近16天,司法保护力度和社会服务效能持续强化。
2024年,云南法院共受理知识产权案件7571件,审结6946件。其中:
- 民事案件:上诉率降至5.02%(同比下降10.79%),法定审限内结案率达99.25%;
- 惩罚性赔偿:在12件恶意侵权、重复侵权案件中适用惩罚性赔偿,提高侵权成本。
- 与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推进知识产权纠纷诉调对接、行政调解司法确认机制,2024年完成司法确认案件45件;
本次发布的十大案例覆盖商标、著作权、地理标志、反垄断、职务发明等领域,凸显云南地域特色与司法导向:
- 三友某摩托车公司出口缅甸的摩托车使用近似“豪爵”标识,法院认定侵权并判决赔偿,规范涉外定牌加工秩序,助力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。
- “云南十八怪”系列漫画被没有经过授权用于餐具,法院明确转授权边界,制止非法使用本土文化元素行为,守护地域文化IP。
- 某眼镜店在被认定侵权后,更名“真通车”接着使用近似标识,法院认定恶意重复侵权,判决双倍赔偿,彰显打击“换马甲侵权”的决心。
- 重啤(云南)公司仿冒“重庆啤酒”包装、字号及商标,法院认定商标侵权与不正当竞争,适用惩罚性赔偿并责令变更企业名,严惩“搭便车”行为。
- “家家清”洗衣粉包装近似“家家宜”,虽商标不侵权,但整体视觉混淆构成不正当竞争,法院改判侵权方不再使用并赔偿,遏制“擦边球”营销。
- 离职员工将原公司研发的6项专利转让新单位,法院从任职岗位、研发投入、技术延续性等多维度认定为职务发明,保障企业创新权益与人才流动平衡。
- 非东川产地企业使用“东川挂面”标识,法院认定侵权,明确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产地与品质门槛,护航“东川面条”区域品牌。
- 某砖厂参与协会统一涨价协议,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作出行政处罚后,法院判决维持处罚,强化对横向垄断协议的司法威慑,维护市场之间的竞争秩序。
- 邹某某等假冒知名茶业商标,法院同时追究刑事责任与民事赔偿,形成“刑事打击+民事追责”双轨保护模式,助力云茶产业健康发展。
- 张某禄等人非法制造“褚橙”商标标识,法院以非法制造注册商标标识罪定罪量刑,切断侵权产品流通链条,筑牢农产品品牌保护防线。
云南法院通过新闻发布会、典型案例发布、“进市场、进社区、进校园、进企业”普法活动等形式,推动形成“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”的社会氛围。
云南高院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,2025年将继续深化知识产权审判改革,提升司法保护精准度,为云南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更强司法保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