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十四五”以来,我国通过顶层规划、财税激励、区域试点等政策,全面推动海水淡化产业规模化、高质量发展:
根据《海水淡化利用发展行动计划(2021-2025年)》,2025年全国海水淡化总规模需突破290万吨/日,重点突破反渗透膜组、高压泵等“卡脖子”技术,推动国产化率提升至90%以上。中央财政对新建项目按规模和技术水平给予补助,并落实企业所得税减免、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。
全国布局4-6个示范城市和5-10个工业园区示范项目,其中天津、山东、浙江等沿海省份被列为重点发展区域。例如,山东提出2025年产能达50万吨/日,青岛淡化水已占主城区居民用水的10%。
完善浓盐水排放标准,推动绿色预处理技术应用,鼓励太阳能、风能等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与淡化工程耦合,降低碳排放。
山东:依托青岛董家口项目(反渗透技术,能耗3.5度/吨)和山东海化集团(浓盐水提取溴、镁),形成“技术+资源循环”模式。
浙江:舟山绿色石化基地采用“热法+膜法”混合工艺,单日产能50万吨,支撑临港工业用水需求。
天津:北疆电厂20万吨/日低温多效项目为京津冀供水枢纽,曹妃甸规划30万吨/日反渗透工程,推动浓盐水制盐产业链延伸。
新疆、内蒙古等地区探索苦咸水淡化技术,结合光伏能源降低成本,逐步替代地下水开采,单吨成本降至4元以下。
反渗透(RO):国产膜材料寿命延长至5-7年,能耗降至3.5度/吨以下(如碧水源的市政供水项目占比超60%)。
低温多效蒸馏(MED):适用于余热利用场景,首钢京唐钢厂单套产能达1.25万吨/日,热效率提升30%。
可再生能源耦合:沙特朱拜勒3A项目采用光伏补充供电,国内试点项目综合能耗下降20%。
浓盐水高值化:天津海水淡化所研发锂、铯等战略资源提取技术,山东海化实现溴素年产量超万吨。
智能运维:石墨烯氧化膜、纳米纤维复合膜技术提升抗污染能力,电容去离子技术(CDI)在工业废水净化处理中应用。
中国电建山东电建三公司:全球最大EPC承包商,承建阿布扎比塔维勒90万吨/日项目(全球最大反渗透工程),海外市场占有率超25%。
杭州水处理中心:主导菲律宾GNPD燃煤电站配套工程,累计海外产能超300万吨/日,膜法技术领先。
碧水源:反渗透膜国产化代表,市政项目覆盖60%以上市场,2024年推出第三代低能耗膜组件。
双良节能:低温多效蒸发器市占率超40%,参与舟山石化基地、红沿河核电等项目。
北控水务:整合膜法+热法技术,天津南港15万吨/日项目采用智能化运维系统,水价成本降至4.25元/吨。
天津海水淡化所:牵头制定国家技术标准,推动浓盐水提锂技术产业化,2024年获批建设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。
2025年,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将进入“规模化应用+技术输出”新阶段。核心挑战在于淡化水入网政策衔接、浓盐水排放生态风险管控。未来,山东、浙江等沿海省份和头部企业有望通过技术整合与海外并购,加速全球化布局,成为全世界海水淡化产业的核心参与者。
上一篇:生态环境部召开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2025年第一次全体(扩大)会议
凡本站注明“来源:环保在线”的全部作品,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-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,没有经过本网站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环保在线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站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。
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(非环保在线)的作品,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不承担此类作品侵犯权利的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如别的媒体、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,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如擅自篡改为“稿件来源:环保在线”,本站将依照法律来追究责任。
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、数量较多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:联系方式;邮箱: